瓦伦西亚的中国味儿
从地图上看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这是一座地中海边缘的海港城市,向来,地中海城市的美景除了碧海蓝天,一定还有令人垂涎的美食。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将稻米引入瓦伦西亚,由此诞生了西班牙海鲜饭,此后,这道美食走出故乡瓦伦西亚,满足了全球美食爱好者的口舌之欲。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古丝绸之路助力了它曾经的鼎盛与辉煌,同时,赏玩陶器、身着丝绸、燃放烟花等等,也为如今它的色彩斑斓增添了几抹最绚烂的遗产,瓦伦西亚,无疑是西班牙最具中国韵味的城市。
米饭、烟花爆竹——瓦伦西亚的中国元素
在欧洲多数国家,面粉制作而成的面包显然是人们饮食的日常主角。对于将面食与米饭作为主食的中国人而言,在欧洲遇见米饭,尤其是味道与品相俱佳的米饭,多半都是意外惊喜。
而这份惊喜如果放在瓦伦西亚,恐怕更多的是惊叹,我们竟如此相似,一样爱吃米饭,一样爱放烟花爆竹,这里,是如此充满了“中国味儿”。瓦伦西亚大区是西班牙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稻米传入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阿拉伯人统治西班牙时期,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将原产于东方的稻米引入西班牙。瓦伦西亚得益于地中海气候,温湿宜人、土壤肥沃,为稻米的培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大米成为重要主食后,当地人便在其中加入了鸡肉、蔬菜烹制出一种菜肉饭,称之为“paella valenciana”(译作“瓦伦西亚饭”)。靠海吃海,给了人们更多的烹饪灵感,随着不同类型海鲜的加入,饭逐渐变得丰满起来,衍生出了paella de mariscos(译作“海鲜饭”),也就是现在几乎每一件西班牙主题餐厅的招牌——大个圆形铁盘里的黄色米饭,上面铺就大虾、海虹、圆备,后来又变化出了更多类型,如paella negra(译作“墨鱼汁饭”)等等。无论配菜如何变换,但这道大餐的主角从来专一不二,那就是东方人最熟悉不过的米饭。
事实上,稻米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当地人认为水田是疟疾和其他传染病滋生的温床,导致水稻一度被彻底禁止,直到20世纪中期水稻种植在瓦伦西亚才得以规范。如今,水稻田不仅提供粮食,而且也为生生不息的鸟类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拉阿埃尔布菲拉湖区正处于欧洲群鸟飞往非洲越冬的迁徙通道上,也是白鹭、燕鸥和野鸭的繁殖地。每当水稻收割完毕,湖水会回灌稻田,鸟类便到此栖息。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在这里展现了完美互动。
不仅如此,这里还拥有一座便利程度堪比旧金山的“中国城”。在瓦伦西亚大区,居住着超过2万名华人,其中将近一半长期停留在中国城区域。早在600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瓦伦西亚与中国连接起来,贸易交往繁盛,如今,在瓦伦西亚的“中国城”里,无论是商业活动还是日常生活,完全可以通过汉语进行无障碍交流。
为丝绸着迷的城市
来到瓦伦西亚,除了米饭之外,中国游客还会看到更为亲切的东西,那就是丝绸。瓦伦西亚是古丝绸之路西段的重要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上的瓦伦西亚一直充当着西班牙通往地中海门户的角色,如今,这里是西班牙商业、文化、影视、博物馆、音乐、贸易的集合地。
舟楫穿梭、商贾云集,15世纪的瓦伦西亚因丝绸贸易而攀升巅峰,一跃成为西班牙最大的城市。古丝绸交易厅曾经见证了几个世纪的贸易辉煌。建造于1482年的丝绸交易厅,由建筑大师佩雷-坎波特指导设计,历经10年建成,是瓦伦西亚哥特式建筑杰作。彼时,来自东方的货物都散发着神秘魅力,尤其对欧洲贵族而言,其吸引力是致命的。丝绸、陶瓷制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来到万里之遥的欧洲,货物身价倍涨,慕名而来的人们就为了一睹其芳容。大商户们更是将交易大厅挤得满满当当,这里,就是当时地中海商业城市中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那时的瓦伦西亚,吸引着周边国家如意大利的商人来此做生意,与热那亚、威尼斯、西西里岛都有贸易往来。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将货物运抵瓦伦西亚,这里充当了中转站,由此,这座城市也就开始了依靠丝绸制造业生活的历史。在丝绸交易厅,每天都有100多人在此做生意,交易的都是大宗贸易,特别有实力的大商贾才有资格进入,而普通的不太重要的生意只能在外面做。为了在此的丝绸交易更顺畅,交易所特地建立了专门的法庭,为丝路带来了公平与正义。同时,丝路也为他们带来了来自东方的技艺。
上一篇:中津经贸合作换挡提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