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亚非洲

中国为非洲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访中国社科院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非洲则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不久前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与非洲各国合作的基础,增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彼此间的信任。为了向读者进一步解读中非交往合作的历史与现实,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中非交往进行了回顾和解读。

杨光首先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中非命运共同体始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中国输出大量华工到达非洲,到20世纪初,在非洲的华工人数已经超过14万。当时,非洲人民与华工都是殖民主义者剥削压迫的对象,这是中非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起点,也是中非人民一起反对殖民主义的一个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共同维护主权、争取独立的合作,中国与非洲国家有共同的目的和事业。

第二个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共同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开展了更加广泛的合作。80年代起,非洲许多国家谋求经济发展,力图摆脱西方债务危机的困扰;而同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将国家的主要精力投放在经济建设上。共同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使得中非合作范围更加广泛,在经济发展上相互支持。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随着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与非洲之间越来越需要建立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中非关系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来全面协调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交流,在这种背景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形成,为中非关系的全面合作注入了巨大动力。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主要体现在经贸数额达到最高点,合作形式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多样化。杨光谈到:“为了支援非洲发展,中国增加了对非洲的资金援助,减免了非洲国家的债务,对于非洲许多国家输华产品也实行了免收关税的政策;中国从非洲进口资源、输出产品、承包工程以及对非投资都大大增加。此外,中国还准备与非洲开展大规模的产能合作,把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工农业技术转移到非洲,加快了非洲工业化进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延长了非洲资源在非洲的价值链,使非洲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是中国对非洲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对于非洲而言,这种合作的模式并不是哪个国家都愿意提供的。”

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已经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中非合作从贸易上对双方都有利,中国大量进口了非洲的资源,解决了资源短缺这一中国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非洲也为中国提供了广袤的工业制成品市场。非洲国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也获得了数不尽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是改善了自己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和进口产品价格的一种比例,单位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高就对这个国家有利),这对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由于中国大幅度购买非洲资源,使非洲资源价格增长得到有力支撑,中国工业制成品价格又远远低于西方世界,使整个非洲购买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都被拉了下来,这样一来,非洲出口资源的价格得以处在较高水平,而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价格却维持在相对低位,这样一来,非洲国家的贸易条件就大大改善。”杨光说。

据商务部此前统计数据,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有些产业需要转移出去。中国将产业转移到非洲,可以大量解决非洲人民的就业,扩大非洲国家的出口,提高当地政府的税收,提升非洲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另外,非洲正处于工业化早期,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一时还难以消化吸收,而中国的产业技术却恰恰符合当前非洲国家引进产业技术的需求和条件,有高度的互补性。

中国的企业在非洲除了开展经营活动外,还非常爱做善事,包括为非洲国家建设医院、学校和基础设施,推动非洲的社会发展。杨光举例说,中国用了十年的时间帮助苏丹从一个净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净出口国,还帮助苏丹建设了本国石油化工产业。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还非常注重当地的环保,将厂区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并将废水池周边建设成公园,使当地环境得到美化。在马达加斯加的一家生产羊毛衫的中国内蒙古企业不仅获得当地劳动力价格低、水资源更适宜羊绒衫生产加工的利好,还享受了该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商品免关税的优惠。

上一篇:与非洲共同圆梦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研讨会侧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