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亚非洲

CSR报告需成海外运营的标配

长期以来,中国“走出去”企业为何总是羞于表达?为何总是“不太好说”?当前的国际经营环境迫切要求企业要具备与当地社会的沟通能力,这也是大部分中国“走出去”企业亟需提高之处。长期以来,中国“走出去”企业由于不会沟通、不擅长沟通,甚至干脆不沟通,常常面临西方媒体和当地社会“不透明”的疑问和指责,而被轻易贴上掠夺式开发和实行新殖民主义的标签。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造成新的问题。例如,中国企业在缅甸、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频频出现的投资项目受阻事件,都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一带一路”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走出去”企业需要实现突破,需要更加重视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这意味着中国和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将走向更深入程度层面的融合。在此形势下,中国“走出去”企业更是需要注重加强与当地社会的沟通,不断增强主动沟通意识,提升主动沟通能力。

在海外责任沟通的路上,中国“走出去”企业已经有了哪些伙伴们?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们回顾起来看,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五矿、中钢集团、中国石化、中国有色、中国电科等我国较早一批“走出去”的企业已经发布了在哈萨克斯坦、蒙古、赞比亚、缅甸、巴西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责任国别/地区报告,以就企业在当地运营的理念、管理实践和绩效等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赢得了国际社会和运营所在国各界的一致尊重和赞誉,为深入开拓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8年,中钢集团发布《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作为首份社会责任国别报告,披露了企业在非洲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表现,加强了非洲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促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树立中央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为企业在非洲的业务发展和开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作为中国企业首份国别报告,其发布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联合国全球契约、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等多家企业社会责任权威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赞扬,并表达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图为中钢集团发布《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澳洲报告》、中国石油发布《中国石油在苏丹》、中国有色集团发布《中国有色集团社会责任报告/赞比亚2011》

2009年,中国石油发布《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2008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国内首份国别报告尚属首次,被普遍评价为是企业顺应全球化趋势之潮流,履行国际义务、创造和谐世界的有益之举。

2010年,中国石油发布《中国石油在苏丹》,对西方媒体质疑中国石油在苏丹是掠夺式开发和新殖民主义等说法进行了有力驳斥,苏丹驻中国大使萨利赫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石油已被证明是苏丹可靠的合作伙伴,苏丹决心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2011年,中国五矿在墨尔本隆重邀请澳大利亚政府、企业界、银行界、行业协会、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230多位嘉宾参加《中国五矿集团公司2010年可持续发展澳洲报告》发布会,并首次运用国际通行方式在现场与发达国家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形象。

2012年,中国石化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期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分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三个语言版本发布了中国石化首份社会责任国别报告《中国石化在巴西》。巴西石油署署长马格达女士高度评价中国石化为“一家高度负责任和高度受尊重的国际化石油公司”。

2013年,中国电科发布军工行业首份社会责任国别报告《中国电科在海外》,报告重点阐述了中国电科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以自身科技优势推动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合作伙伴、海外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履责实践,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了“和谐发展、和谐世界”的概念,唤起了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关注。

2014年,中国有色集团发布《蒙古国2013社会责任报告》,从“构筑发展力量、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幸福家园、推动社会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公司在蒙古国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反映了中国有色集团将继续坚持“释放资源价值、共筑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观,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互联互通为优先方向,以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为促进中蒙两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贡献更大力量的愿景。

上一篇:当前印日关系的现状和前瞻
下一篇:没有了

Top